正值毕业生离校的季节,面对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,职场新人难以适应;还有一群人,未曾跨进过高校大门,因此对大学始终怀着向往,至今仍在工作和读书之间摇摆不定。记者从“上海公共招聘网”(http://jobs.12333.gov.cn)了解到,最近一个月内,“职业指导师信箱”收到这两类人的来信占到来信总数的近三成。他们的“心结”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。对此,市职业介绍中心“上海公共招聘网”资深职业指导专家进行了逐一分析。
心结一:工作不太满意怎么办
“……我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,至今仍在找工作。这几个月参加了不少大公司的面试,可是几乎每次都失望而归。我不是很在乎薪资,只是希望能进一个好一点、有发展前途的公司,能有一段长期的发展。很多同学都劝我先随便找个工作,但我有点摇摆,难道一定要先就业再择业吗?……”
解惑:第一份工作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很大影响,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以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”为借口长期不就业。工作是融入社会、保持竞争力的主要方式。大学生毕业后,如果在一两年内毫无从业经历,给职业生涯留下了一段“空白”,以后学历、学识所具有的竞争力可能会大大削弱。“择业”和“就业”孰先孰后,没有标准的答案,但是对于目前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生来讲,与其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心烦意乱,不如调整心态,即便找份“兼职”或者参加政府补贴培训、见习计划,也有可能“柳暗花明”。
心结二:读书、培训还是工作
“……我快25岁了,以前没有好好读书,只有中专文凭,找不到理想的工作。在家呆了几年,也曾经在酒店做过客房服务。我也想读书,可要是读大专,3年以后都28了,工作可能更难找。参加技能培训吧,培训后能应聘的岗位还是很少,工资也不高。我现在没有方向了,在家里呆着,不知道怎么办……”
解惑:这类人群普遍存在一种自卑心理,不是嫌自己学历低,就是觉得自己缺乏工作经验,空有“走出去”的愿望,却没有突破自我的勇气。其实再深造、参加培训也好,继续求职也罢,选择没有对错、好坏之分,关键在于要有自信心的支撑。
自信不等于自负,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自己长期求职不成、脱离社会后产生的差距,另一方面也要认真分析并挖掘自己的特长和优势,摆正心态,调整期望值,敢于突破自我,尝试原本认为“我不行”的工作。只有成功迈出这第一步,不害怕失败,才能重新找回自我。
心结三:专业不对口怎么办
“……我很喜欢人力资源,但是现在的工作学不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;我也很想做服装设计,但是我的专业(工业自动化)距离服装设计太遥远。我的专业使我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……”
解惑:除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外,如今大部分工作的专业门槛越来越淡化。当然,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可否认,一些用人单位之所以依然看重专业背景,其实是在无法衡量求职者真实能力的前提下,规避用人风险的一种做法。因此,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单位用人的决定性因素。如果求职者能够把自己应聘这个岗位的“优势”(这个“优势”一定要足以弥补专业不匹配的劣势)充分展现在用人单位面前,相信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对这样的应聘者说“不”。
此外,临近毕业再后悔选错了“专业”,没有任何意义。求职者只有对自身的性格特征、职业兴趣、职业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清醒、全面的认识,对自身的职业目标和生涯有长期的规划和设计,才能真实评估出自己的专业对职业生涯发展究竟起到什么作用。
参与评论
共收到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