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氟甲烷(HFC-23)转化技术应用现场交流会在自贡富顺举行。
据了解,浙化院与中昊晨光克服重重困难、携手合作开发出HFC-23转化工程化放大技术,实现国内首次工艺应用,成功建成首套工程化装置,有望进一步推动HFC-23转化技术在氟化工企业的应用,将有助于推动氟化工行业HFC-23减排技术的发展,减轻国家碳排放压力,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R23是强温室气体,转化技术备受关注
三氟甲烷(HFC-23)是生产二氟一氯甲烷(HCFC-22)的副产物,温室效应潜值是二氧化碳的1.48万倍,是最典型的强温室气体之一,此前普遍采用高温焚烧技术进行销毁处理,为此,国际社会极为关注其减排问题。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副产HFC-23生产国,年产约1.8万吨,约占全球产量近70%,预测2050年HFC-23产生量将达到2.47万吨。2021年9月,《基加利修正案》在中国正式生效实施,要求HFC-23不得直接排放,并鼓励开展资源化转化。
2015年,浙化院针对HFC-23减排的现实要求和焚烧技术面临的成本和环保压力,启动HFC-23转化工艺关键技术研究。2019年,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公约受控卤代烃减排成效评估和预测预警研究”子课题,并于2023年2月顺利通过验收,标志着浙化院率先开发了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HFC-23资源化转化技术。
2018年,浙化院与中昊晨光合作开发HFC-23转化工程化放大技术,双方借助各自科研和工程化技术优势,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建设二氟一氯甲烷(HCFC-22)生产装置副产HFC-23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。历时5年,项目团队完成与HCFC-22生产装置完整耦合的HFC-23转化工艺技术开发,通过首次工艺论证并启动工程建设。2023年12月,HFC-23转化装置建成并正式投料运行,目前新建装置运行平稳,关键性能指标达到预期目标。
HFC-23转化技术具有工艺绿色先进、流程较短、目标产物选择性高、工艺安全可靠、投资成本较低等优点。HFC-23转化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,可为氟化工企业HFC-23的可持续减排提供技术解决方案。项目的实施不仅节省HFC-23销毁处置成本,实现了氟资源的综合利用,更是强温室气体HFC-23处理技术从花钱处置到创造价值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。按年转化1.5万吨产计算,采用转化技术可减排折合2.2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,折合近3个三峡水电站的二氧化碳减排量,不仅有利于我国履行《基加利修正案》等国际公约,推动HFC-23可持续减排,还可以将HFC-23减排变成收益,显著降低排放风险和监管需求,助力国家完成“双碳”目标。
参与评论
共收到条评论